- · 《民族艺术》编辑部征稿[10/30]
- · 《民族艺术》杂志社刊物[10/30]
- · 《民族艺术》期刊栏目设[10/30]
- · 《民族艺术》数据库收录[10/30]
- · 《民族艺术》投稿方式[10/30]
- · 民族艺术版面费是多少[10/30]
这位清华大学校友是革命烈士、是诗人,更是画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红烛颂:闻一多、闻立鹏艺术作品展”于4月22日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开幕,共展出闻一多的速写水彩、装帧设计、书法篆刻、照片信札,以及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闻立鹏的绘画作品共
“红烛颂:闻一多、闻立鹏艺术作品展”于4月22日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开幕,共展出闻一多的速写水彩、装帧设计、书法篆刻、照片信札,以及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闻立鹏的绘画作品共计260余组件。向世人展现闻一多、闻立鹏父子的艺术才华,同时也希望观众从新的视角,了解和铭记以闻一多先生为代表的一代学人,为推动中国社会进步,重塑中华民族高尚精神价值,所做出的不懈努力。
作为诗人、学者和民主斗士的闻一多广为人知,但他的艺术才能却少有人知。闻一多虽然最终以诗人、学者和近代民族解放与民主运动的献身者而为世人所铭记,但是他的一生也留下了大量的艺术作品,一直游走于文学与美术之间,并将二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1912年,13岁的闻一多考入清华学校(清华大学前身),随即在图画课中表现出特殊的艺术天分。1919年9月,在美籍美术教师司达尔女士的影响下,他与杨廷宝、方来等人共同发起清华美术社,组织绘画练习,探讨艺术理论。
次年12月,他又与浦薛凤、梁思成等人发起成立研究文学、音乐及各种艺术形式的社团“美司斯”(社名取自缪思女神Muses的音译)。
1921年11月,他与梁实秋、顾毓琇等人成立清华文学社,开展新文学创作与评论。梁实秋称:“一多作诗的时候拼命作诗,治学的时候拼命治学……全神贯注在艺术里,把人生也当作艺术去处理。”
1922年7月16日,闻一多从上海乘船前往美国,进入芝加哥美术学院学习美术。他在美国留学时期,对故土的思念之情从未消歇:“我想的是中国的山川,中国的草木,中国的鸟兽,中国的屋宇——中国的人。”这种情绪在他的诗集《红烛》里有集中的体现,由此奠定了闻一多在中国新诗历史上的地位。
他同时代的文化人谈起当时文人,都认为“由学西洋文学而转入中国文学,一多是当时的唯一的成功者”。
实际上,闻一多也是由西洋美术转入中国美术的成功者。统揽造型艺术和诗歌文学的疆域,贯通东方与西方文化的追求,由艺术形式之美跃入灵魂内涵之美。这成为闻一多独树一帜的生命灵韵。
艺术不仅滋养塑造了闻一多先生伟大的精神品格,而且潜移默化地渗透到他对子女的教育中。
三子闻立鹏,受父亲影响,从事油画创作和艺术理论研究,是闻一多先生艺术主张和人格力量的直接继承者,也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油画家的优秀代表。
他的幼年在动荡不定的环境中度过,童年经历对他的性格、气质都有深刻的影响。他的作品《大地的女儿》《红烛颂》《疾风》等,可以看出闻立鹏继承了父辈对崇高、对英雄主义的追求,这种追求因特殊的历史遭遇而增加了深沉凝重的感情色彩。
在东寻西找、上下求索中,他越来越领悟到,东方与西方、古代与现代、理性与感性之诸多对立的因素,创造崇高、壮美的意境,显然是理想的艺术境界。
展览将于2022年4月2日至7月3日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三层展厅展出,欢迎清华师生及社会各界观众莅临参观。
部分展览作品欣赏
编辑:王星
责任编辑:姜澎
图片来源:清华大学
综合:清华大学、宏宝网
文章来源:《民族艺术》 网址: http://www.mzyszz.cn/zonghexinwen/2022/0425/10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