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全国雕塑艺术理论学术研讨”聚焦写意雕塑的

来源:民族艺术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6-16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为了加强雕塑艺术与中国文化理论研究的“培根铸魂”,推进新时代全国雕塑艺术理论的探索和发展,2021年6月4日,由中国美术馆与《文艺研究》杂志社联合主办的“写意雕塑与中国文

为了加强雕塑艺术与中国文化理论研究的“培根铸魂”,推进新时代全国雕塑艺术理论的探索和发展,2021年6月4日,由中国美术馆与《文艺研究》杂志社联合主办的“写意雕塑与中国文化——全国雕塑艺术理论学术研讨”在中国美术馆七楼报告厅举办。本次学术研讨的视点主要基于中国文化,探讨新时代的雕塑理论家们在中国文化与雕塑艺术研究领域中探索出来的新视野、新方法、新理论与新成果,展开对写意雕塑艺术的进一步研究,向经典作品致敬,彰显新时代的文化自信。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韩子勇、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担任学术顾问并分别致辞,《文艺研究》主编金宁担任学术主持。

吴为山在致辞中开宗明义:举办学术研讨会旨在通过对写意雕塑与中国文化的研讨,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价值,为当代艺术的创作提供借鉴之源,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和创造。倡导中华美学精神,弘扬中国精神,在国际社会讲好中国故事,以丰富人类文化的多元性。

吴为山致辞发言 李亦奕摄

研讨会上,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邱振中,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戴士和,四川美术学院特聘教授孙振华,《美术》杂志社社长兼主编尚辉,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肖鹰,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候样祥,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彭锋,北方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教授乔迁,《中国美术报》社社长兼总编辑王平,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杭春晓,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国家主题性美术创作研究中心副主任于洋,江苏省雕塑家协会主席尚荣及中国美术馆学术研讨专家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副馆长张晴,中国美术馆研究部负责人邵晓峰、艺术传媒部研究馆员程阳阳、展览部副教授朱剑、展览部副研究馆员王萌、研究部副研究馆员魏祥奇围绕写意雕塑的理论建构、写意雕塑的文化特色、写意雕塑与国际传播的研讨主题,对于写意雕塑理论的首创、建构写意雕塑理论体系的坐标、写意概念的历史生成、写意雕塑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写意雕塑对建构中国雕塑文化的意义、写意雕塑的时代超越性、写意雕塑的现代精神、写意雕塑的结构分析、写意雕塑与其他多种艺术的关系等内容展开广泛研讨与深入交流。

学术研讨现场 李亦奕摄

2012年11月,意大利罗马举办了“文心铸魂——吴为山雕塑艺术国际巡展”研讨会,罗马美术学院院长季拉尔多·罗·鲁索在会上提出,写意雕塑“是东方艺术与人文精神的集大成者,是青铜中铸就的东方之魂”。意大利博尔盖塞博物馆馆长安娜·科力瓦则认为,写意雕塑作品把握了精神的本质,“是在东方遥遥与西方著名雕塑大师贾科梅蒂的比肩和对话”。 2014年6 月,法国巴黎举办了“心灵对话——吴为山、克罗德·阿巴吉雕塑展”研讨会。法兰西学院主席克罗德·阿巴吉在会上指出,吴为山的写意雕塑是“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中‘和'的价值体现”。法国著名艺术批评家皮埃尔·马克则认为,写意雕塑代表的是一种不同于西方的永存理想和永存希望,是传奇般的人类命运。这些观点代表了西方最具权威性的艺术人士对写意雕塑的理解。

正如孙振华在《写意雕塑的提出对建构中国雕塑文化的意义》一文中提出,中国的写意理论显然不同于西方的表现理论,一个侧重于主体对客观对象内在精神的挖掘;一个侧重于主体自身主观情感的表达。但写意雕塑概念又不是封闭的,它具有普适性的意义。它不仅可以解释中国雕塑现象,也可以解释世界雕塑现象。事实上,国外也有许多类似于写意雕塑的作品。将写意雕塑作为一个具有普遍性的学术概念,将它与写实雕塑、抽象雕塑一起纳入一个相对完整的概念系统中,也许是更有意义的。


从左到右依次为吴为山创作的雕塑作品《天外莲花第一峰——黄宾虹》《超越时空的对话——达·芬奇与齐白石》《孔繁森》

金宁在研讨会最后总结道,吴为山是行动中的思想者,长期以来在创作实践和理论写作两个层面探究中国写意雕塑的美学品格与实现路径,使其成为一种现象级的艺术与人文景观。这关系到民族艺术的历史文脉和现代表现语法之间的对接,不仅指向传统的延续和创新转化,从根本上说,是在确立一种多极化的世界艺术语言内部的中国表达,更是在雕塑艺术本体的演进格局中贡献中国智慧。“写意”是中国传统哲学、美学观念的基础性的文化形态,凝结于造型手艺之中,便成功创造出厚重与飘逸兼备的审美范式。如熊秉明先生所言,这一审美范式体现出的正是“中国艺术的真精神”。为艺为山,其行动和思想已开风气,并且仍在进一步拓展中。

文章来源:《民族艺术》 网址: http://www.mzyszz.cn/zonghexinwen/2021/0616/781.html



上一篇:“常威”邹兆龙:用艺术的方式践踏我们的民族
下一篇:聚焦“互联网+艺术” “大鹏杯”互联网艺术爱好

民族艺术投稿 | 民族艺术编辑部| 民族艺术版面费 | 民族艺术论文发表 | 民族艺术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民族艺术》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