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戏曲艺术的现代表达

来源:民族艺术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11-0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摘要】近年来,党和政府先后颁布了一系列关于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振兴戏曲艺术的重要文件,以传承中华文脉、表现中国气派、弘扬中国精神。为了促进戏曲进一步繁荣发

【摘要】近年来,党和政府先后颁布了一系列关于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振兴戏曲艺术的重要文件,以传承中华文脉、表现中国气派、弘扬中国精神。为了促进戏曲进一步繁荣发展,我们要把对中国戏曲文化内涵、价值、规律的科学认知,作为一项重要的建设任务来对待,在注重传承的前提下,实现戏曲艺术的创造性转化和现代表达。

【关键词】中国戏曲 中华传统文化 传承发展 【中图分类号】J82 【文献标识码】A

中国戏曲传承中华文脉、表现中国气派、弘扬中国精神

2017年上半年,被列为国家重点文化工程的“京剧电影工程”首批十部影片创作完成,《穆桂英挂帅》《赵氏孤儿》《谢瑶环》等多部戏曲传统经典剧目电影在全国上映,第二批十部戏曲电影的创作也已正式启动。2017年8月初,以“讲好中国故事,展示传统文化,普及戏曲知识,传承华夏文明”为主旨的大型电视节目“中国戏曲大会”在央视一套黄金时段开播。被列入国家文化工程的戏曲“像音像”工程(选取当代戏曲名家及其代表剧目,先在舞台上取像,再根据录像配音,再由演员本人为自己音配像,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工合成),目前正在实施“十三五”期间录制京剧名剧350部的计划,旨在通过数字技术和音像工程,提取文化基因、全息化保存戏曲舞台表演艺术,让更多的人分享人类文明成果。

此前的另一文化工程——中国京剧“音配像”(当世演员为保存下来的老艺术家的舞台演出声音资料配上舞台影像),自1985年到2002年间,完成了京剧传统经典剧目355部,总长500多个小时,基本囊括了近代京剧黄金时代大部分名家演唱录音的配像工作。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戏曲进校园、进乡村活动,到2020年将实现制度化、常态化、普及化,由此积极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普及教育,增强全民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哺育民族精神成长,共建中华文明。

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中国戏曲在当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总格局中,被作为“凸显中华文化特色的经典性元素和标志性符号”,获得国家认同、民族认同、文化认同,肩负起时代责任与历史使命,这是自中国戏曲诞生数百年以来首次跻身国家战略和文化举要的大舞台,责任担当,光荣而神圣。

中国戏曲博大精深,它体现为一种深植于生活又超越现实的存在,体现为指向万物之道的价值观和美学观,体现为一种东方哲学和中国智慧。发端于宋元年间的中国戏曲,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浸润下,不断汲取民间音乐、民间文学、民间歌舞等营养,“以歌舞演故事”,以“四功五法”(四功:指唱、念、做、打;五法:手、眼、身、法、步)为道行,发展成为剧目丰富、名家辈出、流派纷呈,多声腔、多剧种,遍及全国的综合性艺术形式。无论是“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维方式,“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还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中国戏曲都淋漓尽致地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审美和艺术精神,是中华文化历史发展的一个缩影。

秉持客观、科学、礼敬的态度,重视传统戏曲的传承

对中国传统戏曲及其美学原则的认知和正确评判,是戏曲艺术更好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民的必要条件。即使是在戏曲发展态势持续向好的今天,我们仍然有必要郑重地提起这一话题。

中国传统戏曲是中国戏曲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传统戏曲经典剧目是中国戏曲的艺术核心,是中华文化的历史积淀和重要文化遗产。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历史上曾经有过360多个戏曲剧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至今,仍有200多个剧种流传于祖国各地,市场演出仍以传统剧目为主。影响较广的戏曲剧种,如京剧、昆曲、越剧、豫剧、评剧、晋剧、河北梆子、黄梅戏、秦腔、粤剧、淮剧、川剧、沪剧、吕剧、湘剧等,都有大量的传统经典剧目为广大观众所熟悉。

中国戏曲的高度虚拟化、程式化、写意性特征,使其在世界戏剧艺术之林中独树一帜。如果说假定性的美学原则是世界上所有戏剧艺术都必备的基本原则,那么中国传统戏曲高度的虚拟化、程式化、写意性,使得它的假定性程度更高,更具特色,也更为神奇和玄妙。戏曲舞台的时空自由转换,景随人动,物随心移。戏曲的唱、念、做、打均有严格的程式规范,戏曲行当涵盖性别、年龄、性格、品格、风格等艺术规定性。戏曲表演可以“一支马鞭行遍天下,三五兵士千军万马”。造型夸张而独特的戏曲脸谱,以及看似简单的“一桌二椅”舞台景物,都尽在审美程式和丰富的创造之中。尤其戏曲的程式,是戏曲艺术中最美丽、最本质的东西,是中华文化孕育出的奇葩。

文章来源:《民族艺术》 网址: http://www.mzyszz.cn/zonghexinwen/2020/1109/375.html



上一篇: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扬琴独奏曲《山哈》
下一篇:王林|笔下花鸟 气韵生动--王白石的绘画艺术之序

民族艺术投稿 | 民族艺术编辑部| 民族艺术版面费 | 民族艺术论文发表 | 民族艺术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民族艺术》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