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民族艺术》编辑部征稿[10/30]
- · 《民族艺术》杂志社刊物[10/30]
- · 《民族艺术》期刊栏目设[10/30]
- · 《民族艺术》数据库收录[10/30]
- · 《民族艺术》投稿方式[10/30]
- · 民族艺术版面费是多少[10/30]
宗教论文_早期中国信仰研究反思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玉教”提出背景:早期中国信仰研究概观 第一节 国外研究概况反思 一、对史学界与考古学界研究的反思 二、对人类学和宗教学的研究概况的反思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玉教”提出背景:早期中国信仰研究概观
第一节 国外研究概况反思
一、对史学界与考古学界研究的反思
二、对人类学和宗教学的研究概况的反思
第二节 国内研究概况反思
一、信仰之根的断裂:古史辨派的理念奠基
二、中华文明探源与早期文化研究
第二章 “玉教”理论提出过程与内涵辨析
第一节 “玉教”理论起点:早期信仰研究的焦点
一、焦点之一:中华文明特质与连续性问题
二、焦点之二:青铜时代与玉器时代
第二节 “玉教”的提出:从神话—原型到文明探源
一、将神话—原型理论用于中国本土文化
二、从本土阐释到跨文化比较
三、在跨文化视野中聚焦中华文明起源问题
第三节 “玉教”内涵辨析
一、基于汉字特征和中国典籍而提炼
二、从文献到无文字溯源
三、多元如何一体:开启玉帛之路
第三章 对“玉教”理论的反思
第一节 玉器崇拜可以构成宗教吗?
一、“宗教”的限度与使用
二、回归早期中国信仰经验
第二节 作为信仰的玉教:以涂尔干的思想为分析视角
一、涂尔干的宗教学思想
二、“玉教”理论的合理性
第三节 “玉教”理论的宏旨:打破轴心突破说对中国文化的遮蔽
第四节 “玉教”理论反思
结论
参考文献
一、著作
二、期刊报纸
附录
表一:叶舒宪有关“玉教”的论文
表二:叶舒宪有关“玉教”的专著
致谢
在学期间学术成果情况
文章摘要:基于汉学界早期中国研究的特点与焦点,本文以梳理中外学界对甲骨文之前的早期信仰研究概观为背景,重点分析中国文学人类学的新近理论——“玉教”的提出过程以及其内涵与价值;探讨“玉教”理论为何以及如何作用于寻找驱动华夏文明发生的信仰之根;进而反思中国文学人类学派构建中国版文化理论体系的诉求及其实践过程。本文共设三章。第一章重在梳理国内外研究概况,指出因为重于三代历史谱系的争论,有关甲骨文之前的早期信仰问题、有关中华文明起源特点的观念动力问题在国内外考古学、历史学、人类学、宗教学均被讨论不多,在比较文学的传统领域更鲜有涉及。由此,本文探讨“玉教”提出的学术依据与现实背景,解释其问题意识的针对性与思想意义。第二章共有三节:第一节基于上章内容,总结早期中国文化研究的两个焦点问题:(1)中华文明特质与连续性;(2)青铜时代与玉器时代。本文认为,“玉教”理论正是对这两个焦点的有力回应和补充。第二节详细梳理叶舒宪的学术思想演进脉络,重点探讨他为何提出“玉教”。在跨文化比较和自识之路上,他一直聚焦“神话”而步步深入,希望打破带有局限性的任何既定认知框架。从理论到文本,从文本到器物,从器物再到理论,最后落实在“玉教”,他诉诸为中华文明探源提供全新的人文阐释视角和一整套理论体系。第三节对“玉教”内涵进行深入辨析,注重搜集和整合历经数年的、共计十五次的玉帛之路调研情况。本文认为,“玉帛之路”调研旨在探究史前不同地域的中华玉文化如何从多元分布逐渐走向华夏一体。针对学界对“玉教”关注不足或有一些偏见的现状,第三章进一步分析“玉教”理论何以成立的问题。笔者总结出神圣信仰、权力垄断、祭祀仪式等讨论维度,结合涂尔干的宗教理论思想分析,即从宗教的基本形式——信仰与仪式,宗教的意义——权力与道德性,来说明早期中国对玉文化的崇拜也可以称之为“玉教”。学界虽然已有众多研究叶舒宪学术思想的文章和硕士博士论文,但是,对他近十年来最为重视的“玉教”理论却关注不够,即使有涉及也以访谈和引用观点为主。本文是首篇全面分析“玉教”理论的文章。通过这项研究,笔者希望呈现出“玉教”理论的全貌,尤其重点剖析对物的崇拜何以成为“教”?对文明起源期的研究何以成为中国比较文学的理论话语?笔者希望这项研究有助于全面分析中国文学人类学在早期中国研究领域的积极探索和开拓之处;展现出中国文学人类学的研究群体如何将文学的学科逻辑推进到与中华文明探源问题深层勾连的模式,拓展出文明起源研究的神话学范式,从而反思文学人类学在构建兼具世界性和本土性的理论话语中的经验,检讨其革新与不足。
文章来源:《民族艺术》 网址: http://www.mzyszz.cn/qikandaodu/2021/1110/9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