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青海各民族的语言交流与社会发展

来源:民族艺术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2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青海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共同融合发展之处,这里除汉族外,世居着土族、撒拉族、藏族、回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民族众多,各民族人民互相接触交往,其语言也处于长期的

青海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共同融合发展之处,这里除汉族外,世居着土族、撒拉族、藏族、回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民族众多,各民族人民互相接触交往,其语言也处于长期的交流影响之中。青海独特的社会历史、丰富的语言资源,受到众多专家学者的关注和重视。但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讨论青海各民族语言交流影响的却较为少见,本文拟从青海各民族交流的历史入手,通过描述各民族语言交流的现状来讨论语言交流对社会发展的意义以及社会发展对语言交流的要求。

一、青海各民族交流的历史

青海自古就是个多民族地区,其历史是多种民族移动迁徙、递嬗演变、交流融合的过程。据考古发现和现存史料记载,距今二三万年前,在柴达木盆地、昆仑山区已有青海先民在活动。青海最早为羌所属,顾颉刚先生曾说:“不仅以炎帝为宗神的古代羌人生活在今青海祁连山南北河湟之地,而且青、甘、陕、川一带,主要是炎黄部落联盟活动,成为华夏民族的发祥地。”[1]夏商周时,青海主要居住的是氐、羌、匈奴等民族,以游牧为主。秦汉是汉民族形成的时期,也是代表农业文明的汉族同代表游牧文化的氐、羌、匈奴等族在青海开展激烈竞争的时期。汉高祖时,河西走廊一代的月氏胡遭匈奴围击西迁葱岭,余部则至湟中与羌人杂处。公元前112年先零羌与匈奴联合攻汉,次年汉武帝派李息等率兵10万讨伐。羌败,西迁至青海湖一带。汉始设护羌校尉,陆续移民至河湟,这是汉人最早大量迁居青海。公元前61年,汉宣帝派赵充国率兵6万伐羌,战罢,驻兵屯田。西汉时期,青海尤其是东部地区仍是羌族的活动中心,羌族部落繁多,其中以西羌势力最为强大。受政治方面影响,汉代青海、甘肃所居羌人不断内徙,但因汉朝的戍边屯田政策以及地方官吏豪强的奴役,引发了羌人的五次起义,斗争前后延续一百余年。东汉的“羌祸”加速了汉朝的瓦解,同时也促进了甘青羌汉的融合。

魏晋南北朝是青海战争频繁、人口迁徙、民族融合的时期。趁着中原战乱,不少民族在青海建立了政权:公元311年辽东鲜卑慕容吐谷浑西迁至青,于329年联合当地羌人,建立吐谷浑国;386年氐人吕光建立后凉政权,势力延伸至青海东北地区;390年秃发乌孤率兵南下,进入湟水流域,于397年在广武郡建立南凉政权。上述政权从自身利益出发,或战或和,时战时和,使青海的汉、羌、氐、匈奴、鲜卑等众多民族走向融合。经过上百年的战争、交融,羌、氐、匈奴等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而作为新兴民族融合体的吐谷浑族却逐渐强大,建立了与北魏相抗衡的吐谷浑政权。隋唐时期,青海的形势发生了新的变化。其一是吐谷浑同中原政权不断战争、求和,635年唐太宗命李靖率军兵分五路对其攻打,吐谷浑大败降唐,其王被封为“西平郡王”。次年,吐谷浑遣使入唐,并奉唐年号,成为唐之属国,与唐一直交好。其二,隋唐之交,吐蕃在西藏高原兴起,势力渐强,并逐渐开始扩张。于660年北上,大举进攻吐谷浑,663年灭吐谷浑,征服羌族,统治青海,与当地原有民族融合,形成了青海的藏族。隋唐是吐蕃势力强盛之时,也是吐蕃融合、同化其他民族的时期,青海在其统治及同化政策之下,大量汉人融入吐蕃。而当地的吐谷浑人和羌人(党项羌)或内迁、或融入,唐代末期在青海几无踪迹。宋代是吐蕃、党项、回鹘、汉等民族在青海交往、融合不断深入之时。宋代初年,内迁的党项人势力逐渐强大并建立了西夏,随后不断向西扩张,控制了河西走廊。原居于凉(今甘肃武威)、甘(今甘肃张掖)、瓜(今甘肃瓜州)、沙(今甘肃敦煌)、肃(今甘肃酒泉)五州的吐蕃和回鹘人则投奔青唐(今青海西宁)吐蕃唃厮啰政权。1104年,北宋派兵攻打青唐,唃厮啰大败,宋军进入西宁。1131年,女真金政权进入河湟,占领西宁。1136年,西夏控制了西宁及青海东部地区。因此,宋代末年,青海主要活动着党项、女真、吐蕃等民族。

自元明以来,青海又有新的民族进入或形成。首先是1227年,蒙古军攻占了西夏所控制的西宁州,大量蒙古移民迁入青海,在蒙古统治的近一百年时间中,他们吸收同化了不少其他民族人民,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其次是回回民族的形成。唐宋时期已有阿拉伯、波斯商人经丝绸之路“青海路”进入中国经商并定居下来;元代,随着蒙古军的三次西征,大批信仰伊斯兰教的中亚、波斯、阿拉伯的工匠、士兵迁徙至青海,因经商、屯军等定居于此,此时还有以阿难答为代表的部分蒙古士兵改信伊斯兰教而成为回回一部分;明初,西域穆斯林陆续东移,并与当地的蒙古、维吾尔、汉族等通婚,进一步壮大了回回人口;到明代中期,回回民族经过漫长的历史沉淀,最终形成了新的民族共同体——回族,出现在青海的历史舞台上。同时,1227年蒙古军灭西夏后统治了整个西北,大量的蒙古士兵及其家眷定居于青海河湟,与当地的汉、藏、吐谷浑等民族融合,形成了新的、青海所独有的民族——土族。再次是撒拉族的出现。13世纪在蒙古大军西征的过程中,中亚有一支信仰伊斯兰教的撒马尔罕人东迁至青海循化,与当地的蒙古、藏、汉族共同生产、生活,形成了后来的撒拉族。最后是信仰伊斯兰教的部分色目人在元代东迁,并结合汉、蒙古、藏、土、回等民族,于明代中期在青海同仁形成了保安族。当然,新的民族在迁入或形成的同时,旧有的民族也在消亡,比如党项虽在西北盛极一时,但至元朝末年已融入其他民族而不见踪迹。这里还要强调的一点是,随着明代边军驻戍、因罪发配、自发迁徙,青海出现了历史上第三次移民高潮,汉族人民大量迁入,成为当地人口最多的民族。自此,青海多民族聚居、杂居相处的多元格局基本形成。有清以来,和硕特蒙古自西域东迁至青藏高原,与当地游牧的藏族在青海湖一带争战达一个世纪,于清末势力衰弱,控制地域减小;清政府对同治年间的回民大起义采取残酷的镇压,青海回民人数大量减少并集中在青海东部地区;部分满族人随八旗军进入河湟并定居于青。青海的多民族格局虽发生了以上的局部变化,但总体形势还是渐趋稳定。

文章来源:《民族艺术》 网址: http://www.mzyszz.cn/qikandaodu/2021/0728/872.html



上一篇:新媒体视角下民族地区高校英语教育的创新发展
下一篇:解读汉字的时代编码

民族艺术投稿 | 民族艺术编辑部| 民族艺术版面费 | 民族艺术论文发表 | 民族艺术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民族艺术》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