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民族艺术》投稿方式[10/30]
- · 《民族艺术》数据库收录[10/30]
- · 《民族艺术》期刊栏目设[10/30]
- · 《民族艺术》杂志社刊物[10/30]
- · 《民族艺术》编辑部征稿[10/30]
- · 民族艺术版面费是多少[10/30]
乌兰牧骑对民族艺术传播的意义与价值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乌兰牧骑”是蒙古语,意味“红色的嫩芽”,后被引申为“红色文艺轻骑兵”,它是内蒙古文艺发展的活化石,是独具内蒙古特色的文化名片。从1957年始建至今,乌兰牧骑这支草原上
“乌兰牧骑”是蒙古语,意味“红色的嫩芽”,后被引申为“红色文艺轻骑兵”,它是内蒙古文艺发展的活化石,是独具内蒙古特色的文化名片。从1957年始建至今,乌兰牧骑这支草原上的文艺轻骑兵足迹踏遍了内蒙古境内的草原、戈壁、山林和田间,为时政宣传、民族艺术的传承与传播做出了突出贡献。乌兰牧骑也由此得到了我国历代国家领导人的肯定。以传播学的视角对其进行分析,能够进一步启示我们做好民族艺术的传承与传播工作,为推动民族艺术发扬光大提供借鉴。
乌兰牧骑的发展历程及社会意义
1957年,内蒙古第一支乌兰牧骑在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创建。时任自治区主席的乌兰夫同志根据草原地广人稀、空间散置等地域特点,在全国范围内创新性地组建了这样一支一专多能、送戏上门的文艺团体。这支文艺团队承担着演出、宣传、辅导、服务等多项职能,每一位乌兰牧骑队员都用心对待这份工作,真诚地与牧民结为朋友,他们丰富了牧民们的业余文化生活,也及时为牧民解决了各种困难,因而深受牧民们的尊重和喜爱。
成立之初的乌兰牧骑在硬件方面条件非常艰苦,全部队员共有12名,配备了一辆胶轮车和三匹马,还有两块幕布、两顶帐篷、三盏煤气灯、四套民族服装、一套播音设备以及三弦、四胡、笛子、马头琴、手风琴各一把,还有留声机、收音机各一台。截至目前,内蒙古自治区已经拥有70余支乌兰牧骑队伍,表演形式也从音乐、舞蹈为主到如今的各类表演形式一应俱全。这些变化与发展体现了乌兰牧骑强大的生命力和与时俱进的发展理念,反映了内蒙古民族艺术的发展轨迹,已成为内蒙古重要的文化符号。
乌兰牧骑能够在六十年的发展中一直保持强大的生命力主要在于它适应了人民的需要。正如2017年11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队员们的回信中说的:“乌兰牧骑的长盛不衰表明,人民需要艺术,艺术也需要人民。在新时代,希望你们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大力弘扬乌兰牧骑的优良传统,扎根生活沃土,服务牧民群众,推动文艺创新,努力创作更多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优秀作品,永远做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在地广人稀的草原上,人们需要这样一支能够艺术团队,来为广大牧民送去欢乐,及时传递党的声音和关怀。可见,乌兰牧骑不仅能够传播民族艺术,对提高民族凝聚力,促进地区和谐稳定发展也具有重要作用。
新时期乌兰牧骑对民族艺术传播的现实意义
1948年美国学者拉斯韦尔提出了“5W”传播模式,从“5W”模式出发对乌兰牧骑民族艺术传播进行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
传播主体。乌兰牧骑能够保持60年长盛不衰,与作为传播主体的乌兰牧骑队员们在民间扎实的群众基础有着直接关系。由于队员们在送戏上门的同时也积极帮助牧民们解决日常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乌兰牧骑在民间深入人心。在组建之初,苏尼特右旗从旗属各单位抽调12位有“专业特长的同志”担任乌兰牧骑队员,这12名队员作为传播主体个个能歌善舞。同时,队员还通过各种培训班不断提升自身的表演、创作能力,这使乌兰牧骑队员具有“一专多能”的特点。直至今天,队员们仍然以“一专多能”见长,如成长于内蒙古直属乌兰牧骑的歌唱家拉苏荣、那顺,成长于库伦骑乌兰牧骑的女歌唱家牧兰等。他们将蒙古族艺术从草原带到舞台,从地方推向全国,甚至走向世界,为蒙古族艺术的发展做出突出贡献。
传播内容。“鸟儿离不开翅膀,蒙古人离不开歌唱”“草原上的牧草数不尽,蒙古人的歌子唱不完”。这是蒙古民族由来已久的共识,也正因如此内蒙古常常被誉为歌的故乡、舞的海洋。传统的表演有小剧《两朵红花》《为了孩子》,器乐合奏《阿苏如》《八音》,好来宝《党的关怀》《宏伟的计划》《幸福路》,舞蹈《挤奶姑娘》,以及蒙古语相声、民歌等。这些作品在形式上基本涵盖了蒙古族主要的表演形式,在内容方面也充分传播了党对于牧民们的深切关怀。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民欣赏水平的提升,乌兰牧骑在传播内容的表现形式方面也不断调整和变革,从原来的小节目发展为现在的大戏、大节目,从原来的低成本、小制作转向大手笔、大制作;在表达内容方面乌兰牧骑始终高举红色旗帜不动摇,及时以各种形式传递党的温暖和关怀。
传播方式。由于受到内蒙古独特的生态条件所限,始建之初的乌兰牧骑在传播方式上就是“以天为幕布,以地为舞台”,草原上、毡包里、田间地头等都可以成为演出场地。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得到了长足发展,内蒙古各地区基本都建成了可供各类演出的多功能剧场,可以满足固定的集中演出。随着科技的发展,互联网和新媒体在艺术传播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乌兰牧骑也通过建立微信公众号等形式及时线上推送演出视频,以丰富农牧民的业余文化生活。与此同时,送戏上门和面对面宣讲的形式仍然是乌兰牧骑最主要的传播方式。传播方式的多样性也为民族艺术的发展、增强民族团结、维护边疆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
文章来源:《民族艺术》 网址: http://www.mzyszz.cn/qikandaodu/2020/1107/370.html